第102章 打闷棍-《煌明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关于整编队伍,徐煌将这些边军打乱,掺在宣武营中,由自己的嫡子人马掌握。
    表面看来,边军不仅士气低落,而且军纪涣散,都是些老兵油子,这些大爷兵往往自以为是,不听指挥,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。
    将他们掺在宣武营中,会影响宣武营的战斗力。
    但实际上,徐煌的想法正好相反。
    边军常年与清军作战,有丰富的战斗经验。
    九边将士作为大明的精锐,并不是不能打,主要是将帅窝囊。
    事实证明,他们在松锦大战前期,表现的非常出色,重创八旗军,甚至将两红旗的大营给端了!
    在徐煌看来,他们缺乏的是勇气,以及一个优秀的指挥官!
    而且,塔山的这部边军底子很好,那些不服从长官命令的兵油子,早就跑路了。
    剩下的这些大多是老实巴交的军户,他们没有兵油子习气,服从长官命令,而且,很能吃苦!
    明军主力被打垮了,落入险境,他们却很少有人逃跑。
    因此,徐煌有一个长远的打算,他打算用这些边军打造出一支全新的军队!
    缺乏勇气?
    不怕!只要做好宣传工作,安抚好军心,给他们灌输思想,没有洗脑不成的士兵!
    至于指挥官,徐煌更是自信,宣武营就是他的成果!
    当然,这只是徐煌的计划,辽东形势危急,能不能把这支军队带回扬州都成问题。
    ......
    二月初七,卯时初刻,大概早上五点十五分。
    在塔山修整了一天,徐煌率领近四千人马,匆匆离开塔山堡,顶着大雾向东北方向的松山奔去。
    就在刚才,百户叶渊文派人发来警报,清军似乎要对松山城发动强攻了!
    还有一支千人队的清军人马,从沙河儿堡露营地出发,向松山开进。
    沙河儿堡距离松山只有八十里地,但之间要渡过两条河流,一条是连山河,一条是七里河。
    连山河就在沙河儿堡不远,想必情报来往期间,那部分清军已经渡过了。
    而第二条七里河,就在塔山北面二十里,且依着磨盘山和帽头山,又下着大雾,天时和地利都合适伏击。
    徐煌不想失去这个打闷棍的机会。
    松山的明军处于绝对劣势,松山的攻守战,徐煌即便在清军后面搞偷袭,也很难占到便宜。
    唯一有可能占便宜的,就是伏击清军的援军!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