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第二十九章立于足下-《素手权臣遮天下》
第(3/3)页
刘公公领命而去,心里很是高兴,陛下这可算是明白过来了,季大人的一言一行自己都看在眼里,正是个忠肝义胆又颇有见识的臣子啊。
季长歌来谢恩的时候,慕初然还在对着地图辨别阆江的流域。见他来了,慕初然上前扶起。笑着称自己正好缺个老师,二人就此谈论起阆江的水患。先前如何二人都颇有默契地压下不提。
季长歌的军旅见识给慕初然带来了许多全新的理解视角,他骤然明白过来很多事情确实只有切身经历过,才会有额外的见闻和知识。而季长歌仿佛天生就很适合做一个叙述者,他总是能把枯燥无味的东西描慕的清楚到位。
季长歌确实是个好武将,也是个好老师,这一点慕初然不得不承认。
在如此和谐的商讨进行的同时,龙舟在阆江的水上缓缓向着皇都的方向驶去。
九月二十一日黄昏时,龙舟回到了定北河。皇都的百姓们自发前去河边迎接,平南桥上密密麻麻地站满了人。
慕初然站在窗前看着灯火通明,万众欢腾的皇都,真正有了大殷国泰民安的自豪感。
他转过头,像是在对着身边的季长歌说话,又像是在和自己说话。
“朕继位十数年来,深知手上握的不仅仅是枚精美非常的玉玺,更是列位先皇数百年打下的宏图伟业,是天下苍生万千子民的生计福祉。朕每每想到此处,未尝不身体力行,批阅奏折夜以继日。
今日得见我大殷如此气象,百姓安居乐业,朕心甚慰。相比之下,朕这点辛劳又算得了什么?”
在龙舟上的这两日,慕初然总是让季长歌跟在自己身边,时不时询问他对一些事物的见解。季长歌发觉自己眼前的这位并不是喜怒无常,骄奢的皇帝,而是真的为国为民,想要为百姓谋取福祉的君主。
季长歌内心许久不曾有过什么起伏,今日却有些雀跃。他为自己跟了这样一位英明的君主感到庆幸,为自己的国家拥有这样一位君主感到自豪。
灯火通明时,龙舟泊在定北河岸边上,在此等候许久的禁军保护皇室贵胄与公卿大臣们的安全。等到众人们一一回到各自府邸时,已经夜深了。
萧何站在自家庭院里,望着沉默无言的夜空,一切寂静地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。然而自己左肩胛骨的痛处不断提醒着自己在久州的凶险与艰难。
久州终究不过是一个已经远去的插曲。未来步步为营,风起云涌的地方,正是这大殷,是这皇都,是这朝堂,是自己脚下所站着的这片土地。
萧何的身姿在夜风中孱弱地如同天上的那一轮钩月,何其瘦弱,却无限清辉。
慕初然回到皇都,顾不上稍作整顿休息,九月二十二日,即是回京第二日的清晨,便上了早朝。
第(3/3)页